
建设城市,郑州“一张蓝图绘到底”;治理城市,郑州“一张网格全覆盖”。几十平方公里区域划分为社会治理的大网,以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郑州网格化社会治理是“群众工作的好形式,党和人民的连心桥”。
一、变条块分治为网格集成 · 每个干部都有“责任田”
郑州街道巡查,检查在建工地是否安全,市容环境干不干净,还走进食堂查验食品卫生、安全用气情况。郑州街道136名街道、社区干部,每人都分管一个二级网格,每天都要到“责任田”去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置,一下难以解决的第一时间上报街道,协调解决。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随着行政管理、社会治理重心下移,街道各项工作都是“骨头顶到皮”,郑州集高校、商业街区、高档商品房小区、拆迁安置房小区于一体,物业管理、就业矛盾、拆迁遗留相互叠加,社会管理任务很重。条块分治的行政体制,已明显不适应郑州社会管理的需要。
打破条块分割,郑州根据社区空间形态与社会管理需求,把街道划分为7个一级网格、136个二级网格、1760个三级网格,大到万余人的高校和小区,小到夫妻店、门面房,全部纳入这张“大网”。街道20多个科室优化重组,成立了基层党建、城建城管、安全民生、群众工作等7个服务办公室,每个服务办公室捆绑负责1个一级网格。基层党组织建立到各级网格中,从党总支、党支部到党小组,党组织的触角延伸到每个单位、每片小区、每处工地,区域党建、城市管理、矛盾调处等管理职能“一网打尽”。
二、变群众上门为干部下沉 · 服务群众“始终在线”
网格化管理后,党员干部全部下沉到网格中, “人往格中去,事在网中办”,“管事的人”来到了居民身边。这样就变群众上门为干部下沉、变被动应对为主动作为。街道社区干部将“办公室”设在网格,配戴统一的党员标识、工作牌,身穿黄马甲,每天至少巡查网格2次,每月至少上群众家门服务1次,始终处于“上网在线”状态,把隐患消弭在一线、矛盾调处在一线。
推行一线工作法,郑州实现了三个不出: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突发不出街道,街道每年调处群体性事件二三十起,党组织的公信力得到了群众拥护,党员干部的能力水平得到了提升。
三、由“政府独奏”为“社会合唱” · 党的声音“一喊到底”
自推行网格化治理以来,郑州累计帮助群众和驻区单位解决实际问题2万多件,全部做到案结事了人和、矛盾一抓到底,得到了居民群众的响应和驻区单位的支持。以网格为平台,街道社区、驻街单位、物业公司、社会组织等各类组织凝聚起来,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搭建共驻共建共享平台,变社会管理由“政府独奏”为“社会合唱”。
一呼百应、一唱百和,在郑州奏响了协同治理的社会强音。郑州每个单位、每个社区都是社会建设的参与者、推动者、受益者,党的声音“一喊到底”,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的组织,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营造了“其乐融融一家亲”的大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