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维管理    |    人才招聘    |    内部办公

网格化治理创新模式大解秘

  • 时间:2017-02-08 16:23:31 编辑:Sissi 来源:www.jpsycn.com 浏览:




  日前,郑州市郑东新区开始试点网格化综合管理服务,把社区百姓议事厅、老人服务中心和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等机构统筹到一起,让居民“15分钟就能办好事”。这一网格化综合服务试点,本质上是把基层网格化治理与社区“一站式服务”结合到一起,体现了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


  从全国范围来看,网格化治理创新模式多样,对于实现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具有重要意义。但也要看到,当前一些人对网格化治理仍然存在认识误区,如认为网格化治理是“保甲制”的变种,还有人认为它完全是“舶来品”。对此,有必要从历史角度加以辨别与澄清。


一、脱离人民需求 · “保甲制”迅速凋亡


  民国时期的“保甲制”,指的是十户为甲、十甲为保、十保以上为乡镇。不过,这一制度从形式到功能上存在天然缺陷,走向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从形式上看,“保甲制”准入门槛极高。特别是,“保甲制”中的保甲长不是一般人能够担任的。当时对保甲长的任职资格要求有8项,事实上把广大中农、贫农、雇农和无产阶级拒之门外。于是,地主、乡绅毫无悬念地成为保甲长的当然候选。这意味着,大多数群众从一开始就成了游离者,“保甲制”成了名副其实的“保甲不保农”。后来的历史发展证明,恰恰是广大农民和无产者成为“保甲制”的掘墓人。


  从根本上说,“保甲制”迅速凋亡的根源在于脱离人民的实际需求,从而让制度成为一副躯壳——既无筋骨支撑,也无血液循环,那就必定会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迅速走向腐朽消亡。


二、“像网一样组织” · 调动生产与自治积极性


  当前的网格化治理,也并非对发达国家治理经验的效仿。事实上,早在瑞金时期,我们党就开创了基层网格化治理的先河。其成功的最大秘诀就是一条:密切联系群众。


  通过各委员会、合作社与民兵组织的交叉组合,长冈乡和才溪乡几乎每个人都被纳入到组织系统之中。其中的一些积极者可能身兼数职,不积极者亦在如网格般组织体系交叉下成为组织的一员,从而最大程度地发动和调动了群众的革命热情和自治积极性。对此,毛泽东同志不无自豪地总结:“用全力去动员群众,用极大的耐心去说服群众,结果能完全实现他们的任务。”

网格化管理


三、转变治理理念 · 扭转两种不良趋向


  1、避免网格化治理出现形式化、官僚化


  历史教训告诉我们,密切联系群众而不是脱离人民,是网格化治理在基层社会治理实践成功的法宝。当前一些地方在网格化治理实践中,没有真正从居民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设计具体办法,以致一些基层干部把网格化治理工作看作形式或者“不得不完成的任务”,难免使网格化治理流于形式、失去效力。


  2、避免网格化治理演变为“网格治理人”


  网格化治理一旦脱离群众,成为脱离于人的存在,难免会蜕变为约束人、束缚人甚至限制人自由发展的工具。这里的关键是转变理念,即居民是网格治理的主体而非被网格治理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