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维管理    |    人才招聘    |    内部办公

城市顶层设计打造绿色智慧雄安

  • 时间:2017-04-17 18:07:35 编辑:Sissi 来源:www.jpsycn.com 浏览:




  雄安新区的建设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保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历史文脉,建设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协调发展示范区、开放发展先行区,努力打造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


一、绿色智慧雄安规划方向


  4月13日,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严鹏程表示,国家发改委将指导河北省和有关方面编制雄安新区总体规划、起步区控制性规划、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


  建设绿色智慧新城,建成国际一流、绿色、现代、智慧城市,位列规划建设雄安新区七项重点任务之首,也为编制规划指明了方向。如何打造一座有情怀、有温度的智慧新城?雄安应着眼于打造小时间间距人居活动圈,用系统性理论深刻把握人口、城镇化和宏观经济相匹配的城市新形态,协同推进雄安新区智慧城市建设。


二、绿色智慧雄安前景展望


  在雄安建设绿色智慧新城,符合疏解首都非核心功能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需要。这不仅要努力实现新区自身生态环境和城市功能的绿色、智慧,更要尝试由新智慧城市理论牵引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模式。雄安新区智慧新城应构建基于产城融合的空间生态自组织与协同经济和社会模式,既要努力去求解智慧城市总体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又要为整个行业发展提供有效参考。


  雄安新区智慧城市应考虑实现强可运营(市场化)、强可感知(市民化)、强广泛参与(社会化)和强创新(能扩散),为我国900多座新城提供崭新的模式借鉴。


三、绿色智慧雄安一刻钟生态圈


  大城市病最突出的表现之一,就是市民生活和工作场所总体上高度分离,导致通勤时间总体过长。在新城规划中要有兼顾理想与现实,打造小时间间距的活动圈,如15分钟,在上海等城市的中长期规划中已经在考虑并在逐步实现。


  实际规划会考虑更多主客观因素,但思维是相通的,并基于智慧城市技术维度的应用,如人口、空间、产业大数据、VR/ AR和决策支持等,无疑有助于促进小时间间距、精细化幸福人居活动圈的实现。


  构建推进智慧雄安建设的长效机制,深刻把握人口、城镇化和宏观经济相匹配的城市新形态。从建设用地节约和城市实践出发,雄安新区远期将承载200万~250万人,因此,应从人口科学合理流动和综合承载力精准合理安排等角度,将智慧城市建设贯穿到战略研究、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等全过程。

智慧雄安


四、绿色智慧雄安顶层设计规划


  首先要强化战略定位,不能沿袭常规的智慧城市设计,必须坚持从理论、策略、战略、规划、设计、计划、实施和项目的路径开展工作,切忌用项目整合来代替战略规划,务必站在决策者和市民切身诉求的高度、立场来考虑智慧城市,在充分把握智慧城市内涵的基础上,来考虑如何为雄安提供独特的支撑与服务。


  其次应切实考虑雄安新区设立的主要动因是非首都功能疏解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等,支撑并服务于这些动因,才可能让智慧雄安建设形成特色、体现高度、饱含亮点和回应城市治理。


  规划之初就要考虑用智慧城市相关的技术方法精准识别、确定和估算非首都功能,以及雄安在京津冀协同中扮演何种角色、如何扮演,要精准预判当地资源环境可承载人口数量、经济规模和新区生态脆弱性等。 从重要性出发,市政、交通和城市水生态等应根据节奏展开。当前最重要的是要优先考虑建立人口、功能、产业和规划建设的统筹机制,精准协同功能疏解、产业导入和规划支撑的关系,并以此构建相应的新型智慧运营平台。


  新型智慧运营平台可基于海量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构建城市模型,对编制的规划进行情景分析和预评估,使规划趋近科学理想化。现在多数创建中的智慧城市缺乏系统论思维,对于城市空间组织、治理结构、产业组织、管理科学和需求应用的深耕还不足。


  要将智慧城市作为专章或专题,纳入城市空间总体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从城市经济角度出发将其作为开发模式应用到城市重点地区的规划建设之中,强调智慧城市的经济属性。智慧城市不仅是城市建设的目标,同时也必须是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注重服务于经济转型、城镇化矛盾预警防控、城市规划建设运营模式创新和市民服务的改善等。从原来的产能驱动到产城协同,精准针对城市问题和服务城市决策治理。


  规划建设雄安新区,是尊重城市建设规律、解决“大城市病”问题的关键一招,是创新区域发展路径、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的点睛之笔。从国际经验看,解决“大城市病”问题,许多国家都采用“跳出去”建新城的方法。设立雄安新区,既贯彻了协同发展、创新发展的时代思考,也吸收借鉴了国内外有益经验,为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铺就一条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