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维管理    |    人才招聘    |    内部办公

安全可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基本方针

  • 时间:2017-09-30 16:54:35 编辑:Sissi 来源:www.jpsycn.com 浏览:





  随着城市快速发展、人口聚集,城市面临着诸多管理难题,比如环境污染、应急突发事件、违章停车、共享单车乱停乱放等等,面对这些或大或小的事件,“城市智慧中心”充分发挥当前的移动互联网技术,同时应用整合安全可控新型智慧城市多项创新能力,为政府提供了全新的治理模式,也为市民更好地参与到城市管理中提供了便利的服务平台。


  在社会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城市建设由增量扩张向存量优化转型,空间生产的主体由国家和集体向个人、企业和社会组织等转变。新型城镇化把人的城镇化作为核心,强调多元社会主体参与,优化城市综合治理体系。城镇化的侧重点由物质空间向社会关系转移,传统的城市管理模式也正在向现代化的城市治理转型。“十三五”规划提出,加强社会治理基础制度建设,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提高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在这样的背景下,应以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城市管理的智慧化和多方参与的协同互动,从满足人的多元需求入手,实现城市发展模式的演进。安全可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7大方针思想。


一、安全可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应以人为本


  “城市即人”人是城市的灵魂和城市发展的核心动力。我国安全可控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应重视三个方面,即要以所有人为本、要让人参与、要为后人着想。把人纳入到城市多元协作、协商治理的体系中,让人深度参与解决方案的制定过程,可以防止数字鸿沟的拉大,促进智慧技术的人性化转型,推动人和城市共同的智慧化进步。


  安全可控新型智慧城市是以创新引领城市发展转型,全面推进安全可控信息技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深度融合,通过业务与技术整合升级,提高城市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新模式、新形态,也是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促进城市发展方式转型升级的系统工程。


  安全可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应坚持以人为本,贯彻共享发展理念,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为此,应优先发展公共服务,如推进电子证照库和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建设,建立实体政务和虚拟政务相结合的便民服务“一张网”,让数据多流动、群众少跑路。利用信息化、网络化手段开展精准扶贫,建立全覆盖的贫困人口数据应用平台,助力脱贫攻坚战。推进共享,需要制定和完善有关信息基础设施、电子商务、信息安全、个人信息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明确信息资源的责任主体和监管主体,有效保护居民、企业及其他相关主体的合法权益。


二、全面感知城市环境


  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城市传感技术的终端采集装备不断完善,安全可控新型智慧城市也开始逐步实现对城市环境更为直接和细致的全面感知,深度挖掘和综合分析能力将为优化城市政府的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职能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基于物联网和互联网的城市运行监测系列项目“城市数据网格计划”,通过在100m至1000m的网格中部署城市环境感知设备,形成城市环境感知网格;通过在路口和公共空间进行布设,与环境感知网格结合,形成城市行为感知网格。从硬件产品到平台应用,持续探索城市运行监测的技术方法路径,构建人流、车流和环境的综合动态数据系统与数据资源共享系统,并结合三维空间信息和可视化动态图表,对区域整体运行态势进行精细化监测与管理,极大地优化了城市存量街区的运营管理和规划建设。


三、公众参与


  公众参与是城市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社会有力地提升了公众的主体意识,在由互联网引领的城市变革中,开源的软件和数据、信息共享及众包,为公众介入城市事务带来了新的途径。ICT技术可以促进电子参与,促进公众民主意识的增强,进而促进基于信息平台的城市问题共同治理机制的形成,而多元共治的格局也将帮助城市形成完善、成熟的公民社会。


四、数据开放与共享


  大数据是安全可控新型智慧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石,而开放数据有利于更好地发现城市中看不见的问题,挖掘出潜在价值。同时,数据开放也是政府体现公正透明、增进与民众互信的有力手段,这间接为更好地与民众沟通,解决城市问题创造了条件。我国需要加快数据资源共享开放,积极推动政务数据资源的互联互通和共享,建设统一的大数据汇聚融合平台,加快市级政务数据资源有序向社会开放,引导政务数据和社会数据的融合利用。


  城市问题的解决方案,不仅仅涉及到技术问题,更涉及城市治理体系,需要多方协同参与,共同解决。城市问题解决机制的构建包括与利益相关方一起寻找解决办法、建设城市数据集成与动态分析平台、推动城市数据运营三个方面的内容。

智慧城市解决方案


五、与利益相关方一起寻找解决办法


  成功的安全可控新型智慧城市治理模式的构建,需要更多利益相关主体的参与。通过公私合作与多元参与,改变政府主导的单一建设模式,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信息的交流,并促进政府与公众之间展开有效的合作,有助于“释放”广大市民的智慧,促进公众参与决策,体现“智慧政治”。智慧的城市规划,应当建立不同利益方信息交流的平台,对涉及多方利益的城市公共事务展开充分的讨论,鼓励各方对各自的利益进行表达,最后在综合各方诉求后得出科学的解决方案。


六、建设城市数据集成与动态分析平台


  城市数据集成与动态分析平台是安全可控新型智慧城市的神经中枢,由数据收集、数据挖掘分析及智慧模块组成,融合了城市地理空间尺度的GIS数据以及建筑尺度的BIM数据和城市人口数据,并对各维度、各尺度的城市数据进行整合。共享数据库的建立,可以打破信息壁垒,实现不同行业和部门间的信息畅通,统筹城乡信息。当前,日益成熟的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技术手段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城市多源数据分析与决策过程中,使城市数据集成与动态分析平台逐渐具备了评价、预测和辅助决策功能,进而提升了城市的管理水平。


七、共享平台整合推动城市数据运营


  信息是城市智慧化的基础。由于行政管理的条块分割,信息共享的程度较低,信息孤岛大量存在。建议加快信息公开化和透明化的进程;制定和完善信息共享的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及制度规范,明确统一的数据共享格式,明确共享信息资源的责任与义务;以信息的集约采集、有序共享、安全保障为目标,按统一标准进行数据的清洗、汇总、整合与升级,构建一体化的城市信息资源体系,提高信息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真正实现政府决策的科学化、管理的精准化、服务的高效和便捷化。


  如果对共享服务平台整合的海量数据缺乏深度分析,那么数据挖掘则没有意义。依靠开放数据,通过建立城市数据实验室与城市数据研究院等,可以整合安全可控新型智慧城市的各个系统数据,以数据挖掘、分析、研发和运营为中心,推进政策研究和科研创新的集成示范。城市数据运营将变静态、物质性、阶段性的安全可控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为动态、人本、全周期的安全可控新型智慧城市运营,对社会关系机制进行协同调控,并通过信息的双向和多向反馈,实现安全可控新型智慧城市“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