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维管理    |    人才招聘    |    内部办公

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解决基层民生大难题

  • 时间:2017-12-07 19:02:45 编辑:Sissi 来源:www.jpsycn.com 浏览:





  近年来,金水区积极推进小区楼栋熟人计划,依托各街镇、大社区,将辖区范围划分了众多的管理网格,每个网格配备民生工程联络员及居民协管员,充分发挥“宣传员、信息员、服务员、联络员”作用。通过网格化管理,编织更加精细的服务网格,推送精准的民生政策服务,切实提高民生工程政策的群众满意度。


一、国家针对民生信息化建设有哪些要求


  党中央、国务院始终把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力举措,及时回应社会关切的民生期盼。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开惠及全体人员,必须加快社会事业改革,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为社会提供多样化服务,更好满足人民需求。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意见》要求“建设社区信息化平台,提高社区公共服务自动化、现代化水平”。国家科技惠民计划要求发挥高新技术对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国家民政部也要求各地“高起点推动、高标准建设、高质量管理”社区公共服务信息化平台。


二、网格化管理解决民生问题


  积极开展“亲情六敲门”活动,落实“定人、定时、定岗、包化解”责任制,通过网格分组、责任到人、服务到户,各网格员及居民协管员每天都要入户走访宣传,把民生工程政策带入到居民群众家中,融入居民群众的生活中,并动员群众积极参与各类民生工程文艺活动。同时,网格员及居民协管员把民生工程项目实施推进、受益群众具体业务办理进度等情况及时反馈、清楚告知,争取群众对民生工程工作最大的理解和支持,让网格化管理真正成为沟通民情的“连心桥”。


三、搭建网格化管理信息平台


  自“网格化”管理推行以来,街道结合实际,采取街道、村(社区)两级平台服务管理法与“网格长首问责任制”相结合方式,在网格内建立“1+1+1+X”工作模式。每个网格内的事务由专人负责,并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村(社区)建设,发挥居民自治作用,促使村(社区)工作人员脱离行政事务,变被动服务、被动管理为主动服务、精细管理,使基层社会矛盾、问题在第一时间得到化解。


  过去,社区工作人员的职责都是按“条”划分,有的管民政、有的管计生等。现在,每个网格里,社会管理服务工作全部“捆绑”在一起。全能社工、一岗多责、一专多能、责权清晰的网格化服务机制下,网格长采取巡查走访、现场办公的形式,做起工作来事半功倍。


  通过各网格网格员及居民信息员入户走访、及时采集居民信息,详细了解辖区居民的生活状况、人员结构、保障需求等基本情况,并将采集的信息及时录入信息库,实行动态化管理,增强民生政策落实的准确性、合理性和公正性,让困难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网格化管理


四、网格化管理+三长三员,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


  根据网格化管理片区,借力党小组长、居民楼栋长、物业楼长、网格员、信息员、社区工作人员,以上户走访、亲情六敲门为抓手,及时掌握小区楼栋困难群众、残疾人等情况,社区及网格工作人员等能够及时的上门送民生工程政策、民生服务等、此外,网格化管理推行首问负责、限时办结、错时上班、全程代理等便民措施,让居民足不出社区就能享受到“全天候、零距离、精细化、贴心式”的优质高效服务,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真正解决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五、网格化管理绝解民生问题的突破口


  网格化管理以基层社会服务平台为基础、以专业社会工作者为支撑、以社区社会组织为载体,以社会资金引入为服务保障、以社区自治组织为力量,“五社联动”,结合“微创投、微服务、微治理”积极推进资源共享、相互促进,形成政府、社区、居民群众之间“上下互动、左右联动”的民生诉求和民生服务新格局。在日常工作中,针对网格内独居老年人、高龄老年人以及残疾人等特殊群体行动不便的情况,依托公益社会组织,主动上门服务,帮助他们代办各项民生服务,如残疾人护理补贴;对有就业愿望的人群积极组织技能培训,开展“一对一”援助就业;对空巢老人、贫困残疾人,经常性开展家庭医生等志愿服务;并利用QQ群、微信等方式发送民生工程政策、节日问候等信息,真正做到“联络到人、政策到位、服务到家”。


六、民生网格化管理建设注意的问题


  近年来各地区改善民生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是,民生服务信息化建设仍难以适应推进民生工程的需要。主要存在这样几方面的问题:


  1、重硬件轻软件,出现管理服务“空壳化”现象


  有些地区虽然添置了大量服务设施设备,开通了三级网络,但重形式轻服务、重前期组建轻后续管理,未能充分发挥应有的服务功能;


  2、条块分割、重复投资,出现建设无序化现象


  由于缺乏统筹规范,相关部门各行其是,分别建立信息网络、呼叫中心、统报系统,看的门类众多,但运行无序,基层单位和广大群众办事难、事难办的问题仍未能得到解决;


  3、资源整合不够,服务力量松散化


  由于没有把政府的作用与市场和社会的力量结合起来,创新基层公共服务和非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方式,各种社会服务资源缺乏整合和科学配置的平台,广大群众的服务需求难以得到满足。


  4、管理粗放,服务模式单一化


  不少地区民生服务的信息化流于为政府提供信息服务,为民服务主要覆盖养老助残等弱势群体,难以满足城乡居民多样化、主体化、精细化的服务需求。上述问题只有通过统一构建民生服务信息化平台和网络体系才能得到有效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