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突破传统的电子政务、电子治理体系,给“互联网+政务”下的国家治理体系带来重大变化。可借助互联网实现社会公共治理,创新政府服务模式,提升政府科学决策能力和管理水平。
一、以民生类服务为根本,促进基层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2014年6月12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名单,全国共计80个城市。旨在通过试点城市加快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和均等普惠程度、探索信息化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创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新机制新模式。2015年,民生类的服务平台将在中国各地快速涌现(如郑州市金水区网格化管理模式),并且会结合政府的政务云建设,因地制宜,结合4G网络推广,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在不同层级、不同区域和不同群体之间的覆盖,以此促进基层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 ”行动的指导意见》,这是推动互联网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拓展,加速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增强各行业创新能力,构筑经济社会发展新优势和新动能的重要举措。
二、实施数据治理为核心战略
数据治理意味着技术革命到产业布局革命,引领制度变革。政府的业务从事前的审批转到事中事后的监管,用于公共决策的数据的质量成为发展的软肋。
信息技术的重点在于各行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应用力是核心,带动产业,政府应用创造市场。金鹏信息提出数据的使用可用不可见,数据不搬家的理念,以及郑州大数据战略把数据分成了三类都是属于数据治理的范畴。
1、红数据为涉及国家秘密不可开放,里面包括不能整块开放,不能单独开放,完全不能开放三类;
2、黄数据需要通过脱敏和清洗来进行交换和共享,政府部门和社会分层次或者有偿交换;
3、绿数据为无条件在政府部门和社会开放。
三、持续把应对网络安全风险作为建设重点
“十二五”期间,各级政务部门的信息安全保障能力稳步提高。数据显示,有92%的中央国家机关和71%的省级政府将建设和完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提升信息安全保障水平,作为加强信息安全的重要措施。地方和部门进一步加强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建设,建立电子政务网络信任体系、应急处置体系和监管体系。加强信息系统安全检查制度建设,加大信息安全检查工作力度,提高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保障水平。同时,各级政府建设完善信息安全保障制度,进一步加强了政府信息安全管理。